氨基硅烷偶联剂有助于解决玻璃纤维的粘合性问题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是由玻璃纤维作为增强相,树脂作为基质相和两者的中间相(界面相)组成的复合材料。由于其强度高,模量高,重量轻,绝缘性好,耐腐蚀,设计性强和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土木工程等领域。
为什么要进行玻璃纤维表面处理
为了实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有必要研究如何确保其性能的优越性。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仅与增强纤维和基体树脂的性能和含量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纤维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
为了确保有效的应力传递并获得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良好的界面粘合是必要的。为了改善玻璃纤维和树脂界面的粘合性能,通常需要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有很多,例如热处理,酸碱蚀刻处理,偶联剂处理等,其中偶联剂处理是常用的处理方法。
偶联剂处理方法
有三种用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的方法:预处理,后处理和迁移。预处理方法是适当改变用于玻璃纤维生产的上浆剂配方,并使用含有偶联剂的上浆剂。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玻璃纤维无需偶联剂处理即可直接用作增强材料,从而简化了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
偶联剂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纤维与树脂之间的润湿性,增加界面之间的结合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在使用后处理方法或迁移方法之后,玻璃布的润湿性没有显着改善。
偶联剂后处理的方法是先用热处理去除玻璃纤维中的纺织上浆剂,热处理后纤维的强度会降低;然后浸渍偶联剂以增加表面活性基团。之后将纤维干燥。通常,热处理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上浆剂的去除率越高,但是玻璃纤维强度的降低越大。
偶联剂迁移方法是将偶联剂直接添加到树脂配方中。在浸渍期间,处理剂从树脂胶“迁移”到玻璃纤维表面的作用被用来与玻璃纤维表面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由于其简单性,该方法通常用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和电性能。以上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时,根据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选择一种更适合成型工艺的处理方法。